<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廉潔文苑 >> 清風 | 不持利以傷廉

    清風 | 不持利以傷廉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10-27 閱讀次數:18398
    X
    分享到 - 微信

    《晏子春秋》有云:“不茍合以隱忠,可謂不失忠;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币馑际牵翰蝗ビ鲜浪锥[藏自己的本心,可稱為不失忠誠;不貪求私利而損害廉潔,可稱為不失德行。


    晏嬰在齊國長達五十余年的輔政過程中,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齊景公派人來見他,他把自己的粗茶淡飯分成兩份,與來人共進。景公知道這事后,命人給他送去黃金千兩,以供他待客之用,晏嬰照樣不收。景公命人送了三次,他拒了三次。荀子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面對利誘,是克己戒貪還是持利傷廉,檢驗著為官者的定力和德行!袄迸c“廉”不可兼得,能不能處理好二者的關系,考驗著為官者的境界和修為。


    “不持利以傷廉”當有敬畏心。北宋林逵在任職泉州市舶司期間,有人留贈給他十個陶罐,說里面只是腌制魚,讓他嘗嘗。林逵信以為真,“不逆其意收受之”。過了些日子,家人打開陶罐才發現,里面裝的竟是白銀。林逵感嘆說:“昔人畏四知,予獨畏一心。”趕緊把銀子連同陶罐都退還了!蔼毼芬恍摹弊屃皱幼允∽跃,選擇了拒利而護廉。如明朝方孝孺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焙土皱右粯樱傲x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的李汰、“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的況鐘都是心存敬畏,廉潔自持,在利面前不貪求、“不失行”。


    “不持利以傷廉”當有操守氣節。北宋時期,有朝臣為尋求升官,便獻給宰相呂蒙正一面古鏡,稱此鏡能照出二百里范圍的景色。呂蒙正笑說:“我的臉不過碟子那么大,哪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鏡子呢?”還有人給呂蒙正送古硯,說此硯一呵即潤,不用注水。呂蒙正凝視古硯,笑道:“即使一天呵出一擔水,也只值十文錢而已。”呂蒙正能做到不為物役、笑對利誘,說到底是心中刻有一個“廉”字,定力堅韌、操守過硬。無獨有偶,明朝的左英綸官聲極佳,幾次調遷,百姓均用萬民傘相送。這源于他為官有“五硬”:“丈夫遇權門須腳硬,在諫垣須口硬,入史局須手硬,拒賄賂贓錢須心硬,浸潤之譖須耳硬!逼渲校熬苜V賂贓錢須心硬”是說面對賄賂贓錢這些“利誘”,當心如磐石,堅決拒絕,不能動絲毫貪念。


    廉為本,正氣存。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視清廉建設。蘇區好干部劉啟耀,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尋找黨組織繼續干革命,他背著金條乞討數年,卻不動用公款分毫;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在白山黑水間只身與日偽軍周旋5晝夜,敵人以高官厚祿利誘其投降,楊靖宇寧愿吃冰雪、樹皮和棉絮,也決不賣國求榮。他們的氣節和操守,彰顯出鮮紅的黨性底色。


    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當以拒利護廉的古今志士為標桿、以逐利失廉的落馬官員為鏡鑒,認清“糖衣炮彈”的實質,在利誘面前做到心不癢、眼不紅、手不伸,自覺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戒貪止欲、克己奉公,以日日精進、久久為功的韌勁,鍛造清廉之身。(徐荔)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