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廉語清風 | 脫略時看點檢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5-04-11 閱讀次數:245
    X
    分享到 - 微信

    “脫略時看點檢”語出明代呂坤所著《呻吟語》,其意為在放松無拘束之時,更要注重自我約束與反省。此言雖短,卻蘊含著深刻的處世哲學與修身智慧。古語有云:“君子慎獨”,正與此意相通。人在獨處之時,往往容易放縱自我,失去節制,而真正的修養,恰在于此時能否保持清醒與自律。


    脫略之時,方顯真性。人生在世,難免有放松之時,無論是與友人暢談,還是獨處閑居,抑或在山水之間徜徉,此時心境開闊,行為灑脫,正是“脫略”之態。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仍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節制,不被外物所誘惑,方顯其修養之深厚。反之,若在隱蔽無人知時,放縱自身欲念,則難免失其本心,甚至招致禍患。這提醒我們,過分的放縱與無度,終將導致自我迷失。因此,從大庭廣眾到獨居無人、從大是大非到細枝末節,“脫略時看點檢”正是對放松無拘與自省節制之間平衡的深刻把握。在放松之時,不忘自我反省;在灑脫之際,不失自我約束,方能真正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點檢之功,修身之本。“點檢”二字,意為檢查、反省。在放松之時,若能時常點檢自身,則可謂修身之根本。古人修身,講究“吾日三省吾身”,即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與心念。而“脫略時看點檢”則更進一步,強調在放松之時,更需注重自我反省。為何在放松之時更需點檢?因為此時人心容易松懈,行為容易失范。若不加約束,則可能因一時的放縱而釀成大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小的疏忽與放縱,往往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而,在放松之時,更需以點檢之功,防微杜漸避免因小失大。古人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越是隱蔽之處,越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德;越是細微之事,越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因此,反省之功、潔心正己,只有持之以恒、堅守定力,方能見到成效。


    “脫略”與“點檢”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脫略是放松的狀態,而點檢是約束與反省的行為。沒有脫略,生活會少了些樂趣與活力;沒有點檢,人生將失去方向與底線。古人云:“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此言正是對“脫略”與“點檢”關系的精妙概括。歷史上,許多先賢榜樣的成功,往往與其在獨處之時不忘自律的修養密不可分。人生需要張弛有度,既要有放松的自由,也要有反省的約束。放松并不意味著放縱,自由也不意味著無度,只有在“脫略”時不忘“點檢”,方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脫略時看點檢”既是個人修為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員干部黨性原則的有效檢驗。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其源頭在于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我們黨一路走來,一代代優秀共產黨員始終能夠做到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慎獨慎微,以堅定的內心、堅強的自我,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內心的道德準則。如今,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從容,唯有“脫略”時不忘“點檢”,方能真正實現心中有懼不妄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