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廉潔文苑 >> 清風丨多些耐心

    清風丨多些耐心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4-11-18 閱讀次數:9243
    X
    分享到 - 微信

    有人說,耐心是一種“高尚的秉性”。何為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厭煩、不投機取巧。它既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品格,還是成功的秘笈,能夠助力我們成就事業、成就人生。


    耐心是一種清醒。1947年,鄧穎超帶領土改工作組,來到河北阜平搞試點。午飯時分,一位性子急的同志到伙房,在“饃饃還欠兩把火”的情況下,貿然揭開了鍋蓋,結果讓大家吃了夾生饃。飯后,鄧穎超在會上針對當時工作中出現的“急躁病”,以“饃饃熟了再揭鍋”這一淺顯易懂的道理,啟發大家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央土改政策,克服急躁情緒,使與會人員豁然開朗,土改工作也隨之得以順利進行。時下,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也容易犯“急性病”,希望早點把事辦成、早出成果。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如果不顧及客觀條件是否允許,一味地求快,就容易讓我們頭腦發熱,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后果。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急躁情緒,真正做到把握規律、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切勿做揠苗助長的蠢事。


    耐心是一種堅持。社會學中,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除了天資外,更多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林俊德搞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屠呦呦研究青蒿素,長年累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其間經歷了190余次的失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敝挥心偷米⌒宰印⒆米±浒宓,才能把簡單做成不簡單,實現平凡到卓越的超越。


    耐心是一種智慧。齊白石年過九旬,發現自己畫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練描紅,臨摹歷代名畫經典。兒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紅這般初級的東西?”旁人更是戲稱“呆拙”。描紅乃初學者入門功課,是“小兒科”。而齊白石這位繪畫大師,卻臨池不輟,焚膏繼晷,虛心地、耐心地從最基礎的一筆一畫回爐作業,其精神可嘉、經驗可貴!按糇尽敝型钢斆,耐心中蘊含智慧,同那些投機取巧、喜抄近道、耍小聰明的人形成鮮明的對照。殊不知,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人生的進步,必須沉心靜氣從打基礎做起,從下笨功做起,熟能生巧是也。不注重筑牢根基,不經過久久為功的積累,是難以采擷到成功果實的。


    有人說,人生的過程,很多時候需要等待。在這個過程中,放平心態,淡定從容,多一點耐心,往往能多一些發現,多一些體驗,讓自己進入一種“心收靜里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的意境。強化目標導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不僅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還能成就不一樣的人生。(向賢彪)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