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決算】中國共產黨四平市鐵西區紀律檢查委員會2020年度部門決算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一、單位情況
(一)基本情況
1.主要職能。
區紀委機關與監察局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的體制。區紀委機關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兩項職能,對區委全面負責;區監察局仍屬于區政府序列,接受區政府領導,有關內設機構對外保留名稱。根據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的有關規定,區紀委機關、區監察局主要職責是:
(1)監察檢查區委、人大、政府和區直各部門及其領導干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情況;監督檢查區政府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區政府及其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決定、命令的情況。
(2)協助區委、區政府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對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進行黨風黨紀、政風政紀的教育,宣傳紀檢監察工作的方針,政策,調查研究全區黨風黨紀、政風政紀方面帶有普遍性或傾向性的問題,向區委、區政府提出建議。
(3)檢查區委管理干部的違紀案件和全區重大典型違紀案件,調查處理區政府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區政府及其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違反政紀的行為。受理對黨員和監察對象違紀行為的檢舉、控告;受理對黨員和監察對象不服紀律處分的申訴。
(4)協助區直各部門黨組(黨委)管理紀檢監察干部;指導全區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工作。
(5)按市紀委、市監察局的要求,及時報告全區紀檢監察工作情況,指導全區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工作。
(6)完成區委、區政府授權和交辦的其它工作。
2.機構情況,包括當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本單位為行政單位,本年度獨立編制機構數3個,獨立核算機構數1個,與上年一致。
3.人員情況,包括當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本年度年末實有人數64人,其中在職人員64人,比上年度增加3人,原因是本年度增加3人(左靈 王嬌 張玉山)。
(二)當年取得的主要事業成效。
概述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及主要事業成效。
一是踐行“兩個維護”,聚焦重大決策部署開展監督檢查。堅決扛起“兩個維護”政治責任,自覺做到上級決策推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年初以來,圍繞三大攻堅戰和掃黑除惡共開展監督檢查300余次,發現問題197個,并督促整改。為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組織開展了“送政策、送服務、再監督,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活動,遍訪了全區81戶貧困戶,共發現5個方面32個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并上報區委,現已督促全部整改到位。為防止問題反彈,區紀委監委成立了“回頭看”督導組對5個方面21個問題進行了回頭看,有效推動整改取得實效。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區紀委全員參戰,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督導檢查的政治責任,在疫情防控督導檢查中共發現問題600余個,下發整改督辦函6份,紀檢監察建議1份;通報曝光典型問題,下發通報4期;問責18人,其中,批評教育8人、誡勉談話4人、停職6人;立案5件,處分黨員干部、公職人員5人,其中,黨內警告4人、政務警告1人,有效督促黨員干部自覺擔負起疫情防控職責。制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專項監督檢查方案,助推全區疫情防控工作穩妥有效開展。深入開展大棚房、違建別墅清查整治,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監督檢查,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監督檢查,共發現問題161個,下發監察建議1份,下發整改督辦函5份,對省環保督查反饋問題線索開展提醒談話21人次,為區委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提供紀律保障。
二是強化日常監督,不斷鞏固作風建設成效。強化日常監督,堅持在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下發重申廉潔紀律的通知要求,開展“四風”監督檢查,加強公車使用管理等監督檢查。截至目前,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6人;查處形式主義問題4件,黨內警告處分4人,通報曝光1批。通過嚴厲執紀問責,促使黨員干部強化了紀律意識、繃緊了思想防線。強化派駐監督,推動派駐派出機構履行監督職責,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切實把監督挺在前面,對被監督單位開展及時全面深入有效的監督,積極督促被監督單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通過日常思想政治學習、重要節點廉政提醒、警示教育和談心談話等方式,及時掌握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發揮“探照燈”作用,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截至目前,共回復黨風廉政意見函508人次,開展約談提醒77人次。
三是堅持精準問責,科學運用“四種形態”。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同時做到“三個區分開來”,既嚴厲懲戒不知收斂的違紀違法者,又要保護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針對違紀違規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提升運用第一種形態的比例。截至目前,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理黨員干部、公職人員272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處理205人,占比75.4%,同比增幅279.6%;第二種形態處理54人,占比19.9%,同比增幅17.4%;第三種形態處理5人,占比1.8%,同比增幅66.7%;第四種形態處理8人,占比2.9%,同比增幅60%。實現了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充分調動全區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勁頭。
四是保持高壓態勢,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減存量、遏增量,將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截至目前,立案71件,結案69件,處分黨員干部、公職人員59人,其中處分區管干部9人;收繳違紀違法款302萬元,同比增長1200%,達到歷年之最;成功查辦市紀委監委指定管轄案件3件,移送司法機關5人,形成了有力震懾。制定《鐵西區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職責及工作制度》,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情況通報、提請協助采取調查措施等方面形成合力,有力推動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同時深化以案促改工作,做好審查調查后半篇文章。年初以來,下發紀律檢查建議和監察建議4份,在鄉、街、區直機關開展同級同類警示教育活動21次,督促整改落實、堵塞制度漏洞,做到了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實現了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五是堅持統籌推進,推動巡察工作有效開展。巡察工作堅持以“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為工作方針,扛起政治巡察旗幟,全面推進巡察監督向基層延伸。按照《中共四平市鐵西區委巡察工作規劃(2017-2021年)(2018年修訂版)》要求,先后制定《2020年度區委巡察工作計劃》和《2020年度區委巡察工作方案》,并下發“關于規范和加強巡察整改工作的意見”,結合巡視巡察新要求,制定《巡察工作手冊》,確保巡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區委巡察組入住全區12家區直部門黨組織開展第五輪常規巡察,同時對8個社區黨組織開展“回頭看”。
六是完善基礎工作,嚴格規范管理。新建立檔案室,規范檔案管理。針對人事、案件檔案管理薄弱、廉潔檔案空白等情況,建立標準化檔案室。全面梳理、健全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工作相關規定的流程,并形成制度匯編,同時制定案件卷宗規范樣本,使各部室、各環節工作有章可循、有樣可鑒。完善內部管理層級,建立層層包保聯系制度。副書記聯系分管常委、委員,分管常委、委員聯系各部室,各部室聯系派駐派出紀檢組和鄉街紀(工)委,使上下聯動、有效銜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收入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分析
(一)收入支出預算安排情況
包括單位收入、支出年初預算安排情況,與上年對比情況及增減變動原因(可用柱形圖或折線圖)。
本年度收入年初預算1012.2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34萬元,29.62%,原因是新增勞務派遣人員預算工資。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年初預算1012.2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34萬元,29.62%,原因是新增勞務派遣人員預算工資。本年度支出年初預算1012.2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34萬元,29.62%,原因是新增勞務派遣人員預算工資。按功能分類劃分: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48.8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81.51萬元,增長27.20%,原因是人員變化,相應的費用也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0.42萬元,比上年減少11.80萬元,降低16.34%,原因是預算數較上年減少;衛生健康支出39.74萬元,比上年增加25.94萬元,增長187.97%,原因是醫保繳費基數增加;住房保障支出63.28萬元,比上年度增加35.69萬元,增長129.36%,原因是人員變化,相應的費用增加。按支出性質劃分:人員經費683.30萬元,比去年增加231.55萬元,增長51.26%,原因是工資上漲,人員經費增加;公用經費250.84萬元,比上年度減少71.31萬元,降低22.14%,原因是公用經費(辦公設備購置)較上年減少;項目支出78.1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71.10萬元,增長1008.51%,原因是項目預算較上年增加。
(二)收入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當年收入支出預算執行基本情況,與上年度對比情況,包括增減絕對值與幅度,增減變動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圖或折線圖)。
本年度收入決算數1,012.90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96萬元,增長29.70%,原因是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導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012.90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96萬元,增長29.70%,原因是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導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其他收入本年度0.61萬元,比上年度增加0.58萬元,增長1,681.05%,原因是上年度賬戶資金少,利息少,本年度資金多,利息多。支出決算數1,021.9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91.71萬元,增長23.09%,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本年支出增加。按功能分類劃分: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88.53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20.65萬元,增長15.71%,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41萬元,比上年度增加45.84萬元,降低64.88%,原因是退休人員移交社保;衛生健康支出29.74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9.74萬元,增長53.93%,原因是人員經費增加,人員經費增加;住房保障支出48.27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5.61萬元,增長47.80%,原因是人員增加,住房公積金較上年增加。按支出性質劃分:人員經費717.96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21.95萬元,增長44.75%,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公用經費240.84萬元,比上年度增加8.40萬元,增長3.61%,原因是本年度勞務派遣工資增加;項目支出63.15萬元,比上年度減少38.64萬元,降低37.96%,原因是本年度項目辦公費、辦公設備購置較上年有所減少。
1.收入支出與預算對比分析。
(1)預、決算差異情況,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單位、分收入支出具體項目逐項對比(可列表)。
本年度預算收入1012.29萬元,決算收入1,866.98萬元,比決算減少854.69萬元,降低45.78%,原因是預算做的少。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預算1012.29萬元,決算收入1012.90萬元,比決算減少0.61萬元,降低0.01%,原因是人員經費增加。本年支出預算1012.29萬元,支出決算1,877.55萬元,比決算減少865.26萬元,降低46.08%,原因是人員增加,經費增加。按功能分類劃分: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預算848.85萬元,決算數888.53萬元,比決算數減少39.68萬元,降低4.47%,原因是人員增加,經費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預算60.42萬元,決算數55.41萬元,比決算增加5.01萬元,增長9.04%,原因是人員增加,預算經費增加;衛生健康支出預算39.74萬元,決算29.74萬元,比決算數增加10.00萬元,增長33.62%,原因是決算小于預算數;住房保障支出預算63.28萬元,決算數48.27萬元,比決算增加15.04萬元,增長31.10%,原因決算小于預算數。按經支出性質劃分:人員經費預算683.30萬元,決算717.96萬元,比決算減少34.66萬元,降低4.83%,原因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公用經費預算250.84萬元,決算數240.84萬元,比決算增加10.00萬元,增長4.15%,原因是預算新增勞務派遣工資;項目支出預算78.15萬元,決算數63.15萬元,比決算數增加15.00萬元,增加23.75%,原因是增加預算(信訪大廳工程款、候談室改造等維修費)。
(2)差異原因分析。差異較大的應分析到具體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和具體單位。
無
2.收入支出結構分析。
(1)各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各項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可分別制作餅狀圖)。
本年總收入1,012.90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012.29萬元,占總收入99.94%,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0.06%。總支出1,021.9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958.80萬元,占總支出93.82%,項目支出63.15萬元,占總支出6.18%。
(2)收入支出與上年度對比情況及原因分析(可用柱形圖或折線圖)。
本年度收入決算數1,012.90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96萬元,增長29.70%,原因是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導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012.90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31.96萬元,增長29.70%,原因是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導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其他收入本年度0.61萬元,比上年度增加0.58萬元,增長1,681.05%,原因是上年度賬戶資金少,利息少,本年度資金多,利息多。支出決算數1,021.9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91.71萬元,增長23.09%,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本年支出增加。按功能分類劃分: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88.53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20.65萬元,增長15.71%,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41萬元,比上年度增加45.84萬元,降低64.88%,原因是退休人員移交社保;衛生健康支出29.74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9.74萬元,增長53.93%,原因是人員經費增加,人員經費增加;住房保障支出48.27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5.61萬元,增長47.80%,原因是人員增加,住房公積金較上年增加。按支出性質劃分:人員經費717.96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21.95萬元,增長44.75%,原因是根據實際情況,2020年本單位人員增加,經費增加;公用經費240.84萬元,比上年度增加8.40萬元,增長3.61%,原因是本年度勞務派遣工資增加;項目支出63.15萬元,比上年度減少38.64萬元,降低37.96%,原因是本年度項目辦公費、辦公設備購置較上年有所減少。
3.支出按經濟分類科目分析。
(1)“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可進行上下年對比、預決算對比,人均支出情況分析(可做表、柱圖、折線圖)。
“三公”經費支出本年度6.57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03萬元,增長18.63%,原因是本年度本單位車輛維修,車輛存油卡燃油費;本年度預算為6.80萬元,決算為6.57萬元。
(2)會議費支出情況:可進行上下年對比,人均支出情況分析(可做表、柱圖、折線圖)。
本年度無會議費,與上年度一致。
(3)培訓費支出情況:可進行上下年對比,人均支出情況分析(可做表、柱圖、折線圖)。
培訓費本年度0.62萬元,比上年度減少1.79萬元,降低74.27%,原因是本年度本單位培訓較上年度減少,省巡視巡察業務培訓、紀檢宣傳工作培訓、信息化工作培訓、業務能力測試培訓;本年度預算為4.00萬元,決算為0.62萬元,人均支出0.01萬元。
(4)其他對單位影響較大的支出情況。無
(5)重點經濟分類支出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無
4.財政撥款收入、支出分析。
分析財政撥款收入、支出總體情況,支出要按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分析具體構成及特點。
本年總收入1,012.29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012.291萬元,占總收入100.00%。總支出1,021.9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958.80萬元,占總支出93.82%,項目支出63.15萬元,占總支出6.18%。
(三)年末結轉和結余情況
1.分資金來源、資金性質結轉和結余情況,特別是項目經費結轉和結余情況。
本年度年末結轉和結余34.01萬元,其中:財政年末結轉和結余33.27萬元,基本支出結轉和結余33.27萬元,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0.01萬元;非財政撥款結余0.74萬元,均為基本結余。
2.結轉和結余規模較大的原因分析及消化結轉和結余的對策。無
(四)與預算支出相關的其他指標分析
對資產、負債信息進行分析,主要分析與上年度對比情況,包括增減絕對值與幅度,增減變動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圖或折線圖),對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影響等。
本年度貨幣資金315.94萬元,比上年度增加309.79萬元,增長5,035.04%,原因是2020年本單位收的違紀款較上年增加,導致貨幣資金較上年增加;本年度無車輛,與上年一致;本年度無負債,與上年度一致。
(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1.概述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無
2.概述本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如有)。無
(六)當年預算執行及績效管理中存在問題、原因及改進措施
三、本年度部門決算等財務工作開展情況
(一)本單位財務管理、績效管理、決算組織、編報、審核情況。
本單位本年根據《關于編報2020年部門決算工作的通知》(四西財字【2020】1號)文件嚴格按照2020年度部門決算編制要求,以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做好決算工作,依法依規糾正審核發現的問題。
(二)本單位決算及績效信息公開工作開展情況。
本單位本年根據《關于編報2020年部門決算工作的通知》(四西財字【2020】1號)文件嚴格按照2020年度部門決算編制要求,以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做好決算工作,依法依規糾正審核發現的問題。
(三)對單位決算管理及報表設計的意見建議。
無
(四)對加強部門決算數據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議。
無
注:收入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可參考部門決算分析評價表(見軟件查詢模板)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指標(附后)。
附: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指標
一、行政單位財務分析指標
1.支出增長率,衡量行政單位支出的增長水平。計算公式為:
支出增長率=(本期支出總額÷上期支出總額-1)×100%
2.當年預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單位當年支出總預算及分項預算完成的程度。計算公式為:
當年預算支出完成率=年終執行數÷調整預算數×100%
年終執行數不含上年結轉和結余支出數。
3.人均開支,衡量行政單位人均年消耗經費水平。計算公式為:
人均開支=本期支出數÷本期平均在職人員數×100%
4.項目支出占總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單位的支出結構。計算公式為:
項目支出比率=本期項目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100%
5.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總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單位的支出結構。計算公式為:
人員支出比率=本期人員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100%
6.人均辦公使用面積,衡量行政單位辦公用房配備情況。計算公式為:
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期末單位辦公用房使用面積÷本期末在職人員數
7.人車比例,衡量行政單位公務用車配備情況。計算公式為:
人車比例=本期末在職人員數÷本期末公務用車實有數:1
二、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指標
1.預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業單位收入和支出總預算及分項預算完成的程度。計算公式為:
預算收入完成率=年終執行數÷調整預算數×100%
年終執行數不含上年結轉和結余收入數
預算支出完成率=年終執行數÷調整預算數×100%
年終執行數不含上年結轉和結余支出數
2.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衡量事業單位事業支出結構。計算公式為:
人員支出比率=人員支出÷事業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業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業單位按照實際在編人數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計算公式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離退休人員支出)÷實際在編人數
此外,行業事業單位還可根據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關分析指標,如:
1.財政撥款依存度, 衡量部門(單位)對財政撥款的依賴程度。
財政撥款依存度=財政撥款收入÷收入總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