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清風丨浩然正氣不可缺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3-01-03 閱讀次數:10639
    X
    分享到 - 微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一重要要求告訴我們,黨員干部要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決不能缺少浩然正氣。唯有正氣充盈、清氣常在,才能以好的作風保證干事創業。


    浩然正氣是中國人的精神品格,是無數仁人志士具備的優秀品質。何為浩然正氣?孟子解釋道,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一點不加傷害,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這種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沒有力量了”。孟子還給這種氣立下三種標準,即富貴不能亂我之心、貧賤不能變我之志、威武不能屈我之節。對于浩然正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也進行過頌揚:“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魯迅先生曾贊嘆中國的脊梁。這些脊梁,無不具備堅貞氣節、浩然正氣。從暮夜卻金嚴操守的楊震,到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從黃金難換腐儒貧的李汰,到拒禮為開廉潔風的包拯;從不帶江南一寸棉的況鐘,到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葉存仁;從死猶未肯輸心去的黃宗羲,到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他們坦坦蕩蕩做人、公公正正處事、清清白白為官,把滿腔熱血賦予家國義,把滿身正氣長留天地間。


    “鋪路許輸頭作石,攀天甘獻骨為梯。”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精神的弘揚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一直堅持涵養浩然正氣,堅持“當官發財兩條道”,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永遠為了初心使命而不懈奮斗、勇敢斗爭。李大釗一輩子“不怕死,不要錢,丈夫決不受人憐”,殷夫視反動派的爵祿為“薄紙糊成的高帽”,谷文昌堅持“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楊善洲堅持權力“是黨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召存信堅持“要愛民千寨,不要愛財千袋”……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后繼、不怕犧牲,唱響了正氣歌,彰顯了浩然氣,匯聚了正能量。


    現實生活中,個別黨員干部浩然正氣不夠鮮明,黨性覺悟有所欠缺。有的遇事“和稀泥”,誰也不敢得罪;有的升官發財思想嚴重,見利益就伸手;有的不敢斗爭,甘心當“和平紳士”。諸如此類的做法,使其說話不硬氣,威信不牢固,甚至失去了黨員干部應有的操守。“政者正也”“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共產黨人只有恪守正道、行事正當、捍衛正義、為人正派,才能做到說話辦事有底氣、為官從政有魄力、群眾面前有威信。


    涵養浩然正氣需要在兩個方面著力。一個是堅定信仰信念。信仰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實踐證明,黨員干部心中有了信仰,就能挺起精神脊梁,風雨無阻、勇毅前行,“雖九死其猶未悔”。另一個是堅守黨章黨規黨紀。黨內各種規章制度,是共產黨人的行為戒尺,既標定了底線,也提出了高標準。黨員干部把黨章黨規黨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不怕任何利益干擾,就能堅持操守、堅守原則,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很多黨員干部涵養了新風正氣,重塑了良好形象。踏上新征程,黨員干部應當自覺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永葆浩然正氣,一門心思、無所畏懼地干事創業,真正跑好自己的那一棒,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業績和榮光。(桑林峰)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