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 | 任人唯賢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尚書》中有句話:“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后人據(jù)此引申出“任人唯賢”。“為政之道,任人為先。”任人唯賢作為選人用人的標準,深刻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
任人唯賢,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重要理念,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選人用人的經(jīng)驗智慧。不少思想家都將用賢視為國家興衰的關鍵。《論語》中,仲弓問政,孔子明確說“舉賢才”。《墨子》中提到,“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荀子則認為,“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我國古代留下了文王渭水訪賢、周公吐哺禮賢、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美談。古人認識到,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建功立業(yè)、安邦定國必須廣納賢才,選賢任能。
任人唯賢,首先是理解“賢”的意思。在古代,“賢”與“能”意思不同。東漢學者鄭玄注解《周禮》說:“賢,有德行者。能,多才藝者。”宋儒朱熹曾說:“賢,有德者;才,有能者。”在古人看來,賢、能之分即德、才之別。古人對于賢和能、德與才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留下了許多深刻論述。《資治通鑒·周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任人唯賢,就是既要選拔有賢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zhèn)渲恕9糯x拔人才方法繁多,如孟子主張:“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
用人以公,方得賢才;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公心,貴在去私,歸根到底是對事業(yè)的責任心。有了公心,才能有識人之明、舉賢之膽、容才之量,才能做到唯才是舉、任人唯賢。《呂氏春秋》中記載了晉國大夫祁奚的故事。晉平公曾問祁奚誰適合任南陽令,他推薦仇人解狐。晉平公又問他誰適合擔任軍事統(tǒng)帥,他推薦了自己兒子祁午,結果都證明祁奚薦人得當。晉平公問:“你為何既舉薦你的仇人,又推薦與你關系密切的人呢?”祁奚答道:“您問的是何人能勝任,并非問及與我的關系呀!”為國家舉薦賢能,必須出于公心,祁奚用能否勝任為標準來舉薦人才,而不考慮與自己的親疏遠近。這種以國家社稷為重、毫無偏私的做法,受到人們贊譽。孔子聽說后感嘆:“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德才兼?zhèn)洌娇爸厝巍V袊伯a(chǎn)黨善于吸收和借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選人用人的經(jīng)驗智慧,歷來高度重視任人唯賢,強調(diào)德才兼?zhèn)洌匾曇缘聻橄取T?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zhèn)洹钡母刹繕藴屎汀叭稳宋ㄙt”的干部路線。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堅持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取⑷稳宋ㄙt的方針。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13個方面系統(tǒng)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德才兼?zhèn)洹⑦x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yǎng)造就更多更優(yōu)秀人才的顯著優(yōu)勢”。建黨百余年,我們黨帶領人民勝利走過千山萬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人才是第一資源。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yè),迫切需要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來,我們一定能在競爭中贏得優(yōu)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