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廉潔文苑 >> 清風 | 正心以為本

    清風 | 正心以為本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5-20 閱讀次數:10332
    X
    分享到 - 微信

    《朱子語類·學六·持守》記載:“問:‘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當弟子問到怎樣在“敬”上下功夫時,朱熹答,心中沒有胡思亂想,行動上就不會有非分之舉。“欲事立,須是心立”,黨員干部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最緊要的是守住內心,堅定理想信念,正心明道、懷德自重。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朱熹在《四書或問》中認為,天下最難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內心,最容易被沾染引誘的是人的欲望。面對“心中賊”和“內妄思”,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熟視無睹,更可怕的是任其潛滋暗長、恣意妄為,以至于無法控制。例如,廣東省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原黨組書記、局長余錫盆在游山玩水中迷失了方向、江西省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原副書記、管委會原主任鄧寄鵬“泡”在酒杯中難以自拔……面對誘惑,這些黨員干部不加節制,讓欲望漸漸蒙蔽雙眼,最終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事實證明,倘若不戒備心中之“賊”,則思想容易被“腐”、氣節被“劫”、情懷被“盜”。


    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心正,則外物不能侵。“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只要堅定操守信念,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也能從容立身。東晉時期,廣州刺史吳隱之做官多年,始終“清苦同于貧庶”,清廉自持、一塵不染,做到“不易心”的踐諾。他廉潔一生,被稱贊為“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為廉為貪、為清為濁,取決于自己內心和操守,因此,為官從政者要管住口,不該吃的不吃,管住手,不該伸的時候不伸,常念持正守廉的“心經”,方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廣大黨員干部破“心中賊”,修煉思想覺悟,可以把黨史作為營養劑。革命烈士方志敏手握公款,但是他不徇私情,不用公款救妻子;“農民將軍”甘祖昌嚴格管束身邊人,反對兒女借父母的職權便利參加工作,鼓勵子女自食其力;楊善洲退休后到大亮山植樹,造林經濟價值達3億多元,然而他分文不留,把林場無償上交國家……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牢牢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默默奉獻、無私付出,他們的精神燭照前行之路。廣大黨員干部應該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傳承心系百姓的情懷、艱苦奮斗的精神、嚴于律己的本色。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礪。黨員干部要堅持不懈強化理論武裝,毫不放松加強黨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強道德教育。要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心無旁騖干事創業,一心一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汪曦永)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