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igyo"></ul>
  •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samp id="oigyo"></samp>
    <th id="oigyo"></th>
    <kbd id="oigyo"><pre id="oigyo"></pre></kbd>
    <th id="oigyo"></th>

    歷史文化源流 | 刀在石上磨 人在事上練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9-03 閱讀次數:4259
    X
    分享到 - 微信

    組織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年輕干部應該以此為榮、爭先恐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2021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是一句諺語,指人在實踐中經受鍛煉才能增長才干,就像刀在石頭上磨礪才能鋒利。這句話對偶整齊,淺顯直白,但字句簡易并不代表意思簡陋,其中“磨”“練”二字可謂道出了人成長成才的秘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類似激勵人們去實踐中磨礪自己以求成才的名句典故還有很多。《禮記·學記》中說:“玉不琢,不成器”,對于玉石來講,不磋磨不能收獲玉潤。人同此理,所以《詩經·淇奧》里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的成長也如同雕琢玉石那樣,只有經歷可能是痛徹心扉的歷練,才能最終有所成就。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苦筍》詩中寫道:“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陸游的一生,就如同他筆下的“苦筍”,經歷了風雨洗禮和艱苦考驗。為實現抗金報國的理想,他在四十八歲時自薦,請求調往當時宋金對峙的最前線。從軍歲月,陸游經常往返于大散關、鳳州、駱谷等地。一次,他隨著宋軍深入金占區,勘察敵情,看到的是“壺漿馬首泣遺民”,在金人統治區的南宋百姓,一邊歡迎自己的隊伍,一邊訴說著所受的苦難。這樣的經歷對陸游觸動很大,以至于他到了晚年還寫下“憶昨王師戍隴回,遺民日夜望行臺”這樣反映百姓心聲的詩句。可以說,一線艱苦、危險的軍營生活,深刻孕育了陸游的家國情懷,成就了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也出才干。大風大浪才能培養大智大勇,沒有苦和累、血與火的考驗,就難以磨礪鋼鐵般的意志;沒有經受一定的挫折和煎熬,就難以獲得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我們黨歷來重視對干部的培養,始終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干部。回望黨史,很多優秀黨員干部都是從基層一線干起,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逐漸成長起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指出“奪取全國政權的任務,要求我黨迅速地有計劃地訓練大批的能夠管理軍事、政治、經濟、黨務、文化教育等各項工作的干部”。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為了鞏固黨的政權,支援南方廣大新解放區建設,“南下干部”應運而生。


    在南下的山東干部隊伍里,有一個瘦高的青年,名叫焦裕祿。行軍中,他經常幫助體弱的同志背背包、扛行李,別人問他累不累,他說:“咱們共產黨員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是我應盡的責任。”這支隊伍被編為中原支隊,將要在河南新解放區完成新區農村工作試點任務。此后,焦裕祿在河南扎下根來,從基層干部到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后來為了支援農業,又調到尉氏和蘭考,在貧瘠的蘭考成為全中國縣委書記的榜樣。


    以焦裕祿為代表的“南下干部”,承擔起了重要的歷史任務,在一線工作中使自己的思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鼓勵黨員干部去一線歷練實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干部。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指出,要強化實踐磨煉,把火熱的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讓干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


    到重大斗爭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增長本領和才干,已經成為新時代干部歷練成長的必由之路。疫情防控中,廣大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沖鋒在前、英勇奮戰,一大批優秀干部脫穎而出。脫貧攻堅中,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在扶貧一線的摸爬滾打中歷練成長。在“六穩”“六保”和搶險救災中,廣大干部挺身而出、擔難擔險,在經受重大考驗中成長成熟。


    風雨、世面是練兵場、磨刀石。對年輕干部來說,成長從無捷徑可走。無論是履行新使命新任務,還是解決新矛盾新問題,要想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擔得起重任,就必須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煉、關鍵崗位的淬火、重大任務的砥礪。(田心


     









    版權所有:中共四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四平市監察委員會

    吉ICP備16006071號-1       吉公網安備 22030202000126號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