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成長節點 緊盯重點對象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重慶豐富紀律教育內容和載體,以身邊事、身邊案、新發案為重點,開展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遼寧撫順緊盯“關鍵少數”、年輕干部、關鍵崗位等重點群體,量身定制針對性紀律教育內容……紀律教育是培養紀律自覺的重要途徑,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紀律教育機制。把紀律教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在遵規守紀、清正廉潔前提下積極擔當、放手干事,是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的題中之義。
精準開展紀律教育,不僅要持續營造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的濃厚氛圍,還要增強引導力、感染力、穿透力。如果為了教育而教育,只是單方面的灌輸,不注重教育是否在黨員干部靈魂深處引發觸動,難免事倍功半。因此,在突出紀律教育重點內容的同時,也要講求教育實效。如何引導黨員干部把守紀律、講規矩轉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覺修養?抓住干部成長節點、緊盯重點對象,使紀律教育貫穿干部成長全周期、融入組織管理全過程,十分關鍵。
抓好黨員干部從入黨、入職直到退休各個重要節點的紀律教育,以提醒常在、警鐘長鳴的常抓不懈給黨員干部擰緊紀律發條。比如,對于新發展黨員,要使其認識到,面向黨旗鄭重宣誓,就要自覺增強黨員意識、嚴守黨的紀律;又如,對于新入職干部,要立足“治未病”“壯筋骨”,循循善誘,引導其扣好“第一粒扣子”;再如,對于臨退休干部,要防止其思想上自我松綁,避免落入晚節不保的境地。人生的緊要關節之處,往往就是一兩步。在每個重要節點,對黨員干部有針對性地開展紀律教育,多些“婆婆嘴”、常念“廉潔經”,引導其時時處處不放縱、不越界、不逾矩。
抓好“一把手”、年輕干部、新提拔干部、關鍵崗位干部等重點對象的紀律培訓,以分層分類、量體裁衣的因人施教,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案例表明,不同層級、崗位、年齡的黨員干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有不同特征。對“一把手”而言,墮落軌跡往往是“欲隨權長、賄隨權集”;年輕干部黨性歷練、社會閱歷、基層鍛煉相對不足,容易在誘惑面前繳械投降、在半推半就中隨波逐流;新提拔干部迎來職務提升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廉潔風險,可能從“春風得意”變成“得意忘形”,最后“馬失前蹄”;一些關鍵崗位干部,看似級別不高、權力不大,但尋租空間不小……重點對象履職過程中易發、多發、頻發的風險點在哪里,思想上可能存在哪些模糊認識,開展紀律教育就要向哪里發力。深入分析受教育對象不同領域、層級、崗位、年齡等特點,開展差異化施教,有利于更好推動黨員干部提升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培育新風正氣、抵御歪風邪氣。
抓成長節點、盯重點對象的同時,注重形式創新,更能推動紀律教育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實踐中,很多地方變“我說你聽”為“雙向互動”,引導黨員干部把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紀法微課堂等多種形式,讓紀律教育更加生動;編印家風家教故事讀本,以先進典型家風故事引導黨員干部清白做人、勤儉持家;把發生在身邊的典型案例作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把課堂搬到監獄、庭審現場,引導黨員干部把“他人的教訓”變成“心中的敬畏”……多措并舉,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讓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行有警示。
常態長效開展紀律教育,歸根結底是要引導黨員干部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讓黨員干部搞清楚弄明白紀律是什么、行為邊界在哪里,深刻體悟紀律既是“緊箍咒”,也是“護身符”,堅決防范“不會查到我”的僥幸、“溫水煮青蛙”的麻痹、“就我說了算”的任性,這是紀律教育的應有之義。紀律教育入腦入心,黨員干部就能進一步筑牢遵規守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到心有所守、身有所循、行有所止。
下一篇:提升以案促改促治綜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