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丨正己而化人者順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素書》中講,“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可解釋為:放任自己而去教育別人,別人肯定不會聽從;先端正自己然后再去教化別人,別人一定會服從。古人也曾講,“故君子為政,以正己為先,教禁為次。”“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唯有以身為范、修身正己,然后方可正人、化人;否則,就“如曲表而求直影,影終不直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司馬遷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評價漢代名將李廣。這樣的評價,與李廣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風范是分不開的。李廣為將清廉勇猛,與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卻幾乎沒有多余的財物;他凡事身先士卒,在征戰中數次受傷,但從未表現出絲毫畏懼。他的部下無不為之感動,皆心甘情愿追隨他。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據《韓非子》記載,春秋末期,身為晉國六卿之一的趙簡子,有次率軍圍攻衛國國都外城,他拿著堅固的盾牌作掩護,站在箭和滾石打不到的地方,擊鼓命令戰士進攻,然而戰士卻不往上沖。看到這種情形,趙簡子抱怨說:“哎,我的士兵怎么這么快就疲困了。”行人(一種職務)燭過聽到后,對他說:“這只不過是你有些地方沒有做到罷了,士兵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并列舉數例加以佐證。趙簡子聽后恍然大悟,遂丟掉盾牌站在箭和滾石能打得著的地方,擊鼓命令士兵進攻,士兵們乘勢響應打了勝仗。趙簡子因此感慨道:“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
孔子有言,“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事實上,“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以身作則,從來都是有形的標桿、無聲的命令。評判一個人尤其是領導者的能力,往往是不看言談而是看行動。干任何事,喊破嗓子都比不上甩開膀子。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我黨我軍形成了以身作則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廣大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率先垂范、沖鋒在前。1947年5月,解放軍總攻蟠龍鎮。時任二縱司令員的王震巡至前線,見敵軍有潰逃跡象,立馬取槍躍出戰壕,大聲喊道:“我是王震,跟我來!”部隊官兵士氣大振,順勢而起,攻克蟠龍鎮。無論是戰爭年代的“同志們,跟我上”,還是和平時期“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所在團執行任務時的“干部站前頭、戰士站后頭”,簡單一句話,道出了人民軍隊打不垮、擊不敗的制勝之道。
以身作則是最有力的動員,也是最有效的引領。“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革命戰爭年代,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新時代新征程,更加需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時時從嚴要求、事事率先垂范,切實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王李彬)
上一篇:清風丨欲正人 先正己
下一篇:清風 | 儉以養廉